师生家长必读!这份校园防欺凌指导手册请务必查收!

防校园欺凌  为成长护航

近日,“河北邯郸3名初中生欺凌同学并将其杀害”的消息刷爆网络,引发了大众对于校园欺凌问题的广泛关注。学会与人交往,是人生中的重要课题。青少年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,校园欺凌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,还会带来难以治愈的心理、精神创伤。为提高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强化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,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发生,着力营造文明健康校园环境。望谟民族中学特整理出防校园欺凌指导手册,请师生家长查收!

 

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?

哪些情况能够反映出孩子正在遭受欺凌?

发生校园欺凌,我们应该怎么做?

如何预防校园欺凌?

一、以下行为都属于校园欺凌

学生之间,在年龄、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,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、侮辱另一方,造成人身伤害、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失的,可以认定为构成欺凌。

1、殴打、脚踢、掌掴、抓咬、推撞、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。

2、以辱骂、讥讽、嘲弄、挖苦、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。

3、抢夺、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。

4、恶意排斥、恐吓、威胁、逼迫、孤立他人,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。

5、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、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、恶意传播他人隐私。

 

二、出现这些情况

孩子可能正遭受欺凌

1、突然不想上学

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,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,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。

2、无端情绪变化

孩子放学回家闷闷不乐,有厌学的念头,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,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。

3、抱怨有同学针对他

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。家长可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孩子试着缓解这种情况,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,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,不经意地聊聊天。

4、身上出现伤痕

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,身上还有伤痕,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,但孩子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。千万不能忽视。

5、行为异常

如果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,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,如特别粘人、拒绝去学校、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,建议家长去学校了解情况。

6、睡眠出现问题

失眠、噩梦、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之一。

 

三、发生校园欺凌

学校、同学、家长应该怎么做?

学校篇     

 
 
1.建立预防机制

对于校园暴力事件,预防比惩治更加重要。学校应当建立预防机制,可以通过宣传教育、心理疏导等方式,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,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。

 
2.建立校园安全机制

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机制,设置安全监控系统、安全警示牌、安保巡逻等,及时发现和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。

3.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

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,提高学生的心理抵抗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,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。

4. 加强家长与学校合作

学校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,通过家访、家长会等方式,向家长传达校园安全意识和知识,共同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。 

5.建立学生互助机制

鼓励学生互相关爱、互相帮助,在学生中营造出和谐、友爱的氛围,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。

6.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

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,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素质,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。

7.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

注重校园文化建设,营造出积极向上、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,让学生感受到爱与尊重。

8.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

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,如体育、艺术、科技等,让学生多元化地发展自己,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,从而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。

9.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冲突

教育学生在处理冲突时采取正确的方式,如沟通、妥协、包容等,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、理解别人,并且在处理冲突时不采取暴力手段。

10. 建立公正的评价机制

让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下竞争,减少学生之间的竞争和攀比,从而降低校园暴力的发生率。

11. 建立师生信任机制

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和信任,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,而不是采取暴力行为。

12. 建立学生维权机制

让学生有权利在遇到不公正待遇时寻求帮助和维护自己的权利,避免因为无助和无助的情绪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。

 
 

学生篇     

 
 
1.立即报警并求助
如果目睹或遭遇校园暴力行为,应立即拨打校园紧急电话或报警电话寻求帮助。同时,向身边的老师、同学或其他可信人士求助,争取更多人的帮助和支持。
 
2.保护自己的安全
在面对校园暴力时,首先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。尽量避开暴力行为的发生地点,保持冷静,并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。避免参与暴力行为,避免激化矛盾。
3.寻求支持和协助
校园暴力往往会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。如果受到伤害或受到心理创伤,应积极寻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、班主任或心理辅导老师的支持和帮助。他们可以提供情绪宣泄、心理安抚和必要的咨询服务。
4.参与预防行动
作为学生,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预防校园暴力的行动和活动。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,与学校一起营造和谐的研究环境。
 

家长篇     

 
 
1.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

校园暴力的产生往往与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足有关。因此,家长应该在平时的教育中,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让他们能够自信地面对同伴和外界的挑战。例如,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或其他团队活动,提高他们的个人能力和社交技巧。

 
2.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

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,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。家长应该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,营造家庭情感的亲密和信任。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,孩子才能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,避免陷入校园暴力的泥淖。

 
 
 
3.教育孩子尊重他人

尊重他人是一种基本的社交礼仪,也是防止校园暴力的有效措施。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尊重同伴和师长,理解和包容别人的不同之处。此外,还应该引导孩子积极倡导和平、友爱和合作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
4.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

校园暴力往往有一定的心理原因,如情感不稳定、自卑等。因此,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,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的不良心理状态。如果孩子遭受了校园暴力,家长还应该及时安慰他们,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力量。

5.帮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

在校园暴力面前,仅仅是道德和言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。家长还应该教育孩子如何学会自我保护,提高自我防范能力。例如,教他们避免独自行走、减少夜间外出等行为,避免走进危险的地方和场合。 

 
 
 

四、预防“校园欺凌”
应做到“三不”

1、不做受害者

(1)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,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。

(2)前往厕所、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。

(3)与同学友好相处,宽容、理性、平和解决矛盾,不采用过激方式。

(4)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,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,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。

 
2、不做欺凌者

故意殴打他人、暴力侮辱他人、暴力索取他人财物、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、强制侮辱罪、抢劫罪、故意伤害罪等。

3、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

(1)拒绝煽风点火,拒绝成为欺凌者的“帮凶”。

(2)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,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。

(3)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,帮助被欺凌者。

(4)及时向老师、家长报告,甚至报警。

编辑:杨顺英

一审:吴优

二审:黎崇佳

三审:李前锋

 

 

发布时间:2024-04-01
浏览量:0